- 脚下的土地
-
导演: 玛丽·克鲁泽
脚下的土地
编剧: 玛丽·克鲁泽
主演: 瓦莱丽·帕赫纳 / 皮娅·希尔泽伽 / 玛维·哈比格 / 蜜雪儿·巴特尔 / 马克·本雅明 / 多米尼克·马库斯·辛格 / 梅奥·沃尔夫 / 阿克塞尔·西希洛夫斯基 / 阿克塞尔·旺克 / 玛蒂娜·艾特纳-阿奇姆彭 / 苏珊·阿普勒杰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奥地利
语言: 德语 / 英语
上映日期: 2019-02-09(柏林电影节) / 2019-03-22(奥地利)
片长: 108分钟
又名: Der Boden unter den Füßen / 迷走罗拉(港) / 迷走萝拉(台) / The Ground Beneath My Feet
IMDb链接: tt7902124
罗拉雄心勃勃,追名逐利不容有失。身为管理顾问,她负责协助不同公司进行架构重组,可是她自己的人生,又如何重组?总是忙于工作、到不同城市出差、跟客户共晋晚餐、上健身室,事业型女性的亮丽外表下,是深深隐藏的秘密:姊姊罹患精神病,有自毁倾向及被害妄想。罗拉老是收到姊姊求助电话,井然有序的生活开始失控。玛莉克鲁泽把女强人故事混合心理悬疑及惊栗元素,揭示正常与失常的一线之隔。入选柏林影展竞赛单元。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床上的罗拉。
今年女导演多,相应也更关注当代女性议题了,比如这部就刻画了一个在私生活和职场间艰难平衡的独立女强人形象。女主每天健身身材管理严格,空中飞人,永远穿规范正装,工作出类拔萃的同时也受男性挑逗和排挤,跟同样美丽干练的女上司是地下伴侣。她有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的姐姐,她们是一对孤儿,女主不得不从高强度会计师工作中频繁抽身,渐渐把自己也搞得四分五裂,出现幻觉。精彩的是,影片将幻觉拍得很实(信件、电话等),在层层精神压迫下,更添一丝悬疑和心理惊悚味道,是很有张力的剧情片。
是我独立翻译的第一步电影哈哈
很细腻的一部,把我看到抑郁绝望,罗拉作为现代女性践行着人们公认的最佳出路:独立、事业、用能力说话、不受任何腐朽论调的束缚……但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更重要的东西被损耗了,充满焦灼感的私人空间和私密关系,一个机械运作的精英女性穿梭在大大小小的格子房里,连纵欲都像是劳作,投入精英圈层的女性最后除了虚幻的身份感什么都没有得到,她们仍旧无法幸福。面对最后一个亲人的离世,崩溃过后仍要继续流水线般的节奏,像是蜕掉最后一层皮的孤魂野鬼,终于僵硬着随风而去了。
#69th Berlinale# 主竞赛。女导演+拉拉题材,柏林最正确的选择。在商战或者办公室政治题材中间掺入情欲和精分两大题材是个比较有趣的选择,剧作讲究,尤其是并没有按套路给影片中的神秘电话一个确切的解释:究竟是太过孤独(母亲早逝,女主姐姐精神病入院后她就成了孤儿,一直生活在寄养家庭),还是工作压力太大,还是女主本身家族精神病史让她也有了精分症状?即便长对话比较多,仍然堪称非常稳重又不乏味的调度和表演。
#2019金马No.4 看片之前粗略浏览豆瓣短评一片唱衰之声,但是看完全片反倒觉得其实细腻贴切。不像简介里描述的那般悬疑,其实还是生活流的,没有刻意去营造出其不意的惊悚感,反倒像躁郁患者的喃喃自语,就像影片头尾处姐姐写的小诗一样。我认为影片对于工作过劳女强人的生活的描写是适当且经过斟酌的,她的不安感最大的来源不仅是姐姐的病情,更大一部分是女性的社会角色这一点,职位晋升的患得患失才是她的心魔。影片中对其爱人兼上司的描摹是神来之笔,观影过程中我在预设这些相处会不会都是主人公的臆想,因为是悬疑题材,后来发现相处是真的相处,但若即若离也是真的若即若离,这种与他人关系距离难以把握的不安感才是女主的心结。PS:和《托尼·厄德曼》并置讨论,一部是将父女隔阂用吉利服的拥抱融化,一部是将姐妹病症用鬼魅来电相连
密集展示一个当代女性的状态,日常生活和空中飞人式的连续工作都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偶尔穿插的健身和片刻偷欢都像是用节奏安排好的,像完成任务一样。支撑这种生活的目标和信念则相对空虚。姐姐这一条线用一种很真实的对照方式引出这种生活的背面或阴影,悬疑的应用模化但现实感很强。只不过最终效果很普通,还是一起流入#当代生活#的大潮中了。
它展现的是一种现代的精神病理状态,风格上则有点像苦大仇深版的《托尼·饿得慢》,情节剧。柏林其实还是很先锋的,一边纠结历史,一边脚下步履不停,很多作品都在讲当代人的事儿,超前一大截。3.5
不知道为什么要翻译成《脚下的土地》?这不合逻辑啊,片名原文翻译是「我脚下的地面」,土地跟地面,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萝拉迷走于姐姐跟工作,对于她来说可能只有踩在脚下的地面才是真实。其它的一切,如幻似梦。
一幅很成熟也很完整的女性肖像画,所有的画面和重心都交给了主人公:那些在职场、爱情和家庭生活下不断被挤压的生存空间,值得唤起注意的精神健康还有充满挑战的工作环境。时而是“何苦为难这个女人”的哀叹,时而是想向所有讥笑和轻视发动战争的愤怒,Lola在整部片子的旅程坎坷却又残酷得真实。但是仅由她一人的遭遇,来概括看似所有的问题,会明显感觉到电影的“过载”;到最后会觉得不再贴近,而只是流于展示。感觉和《系统破坏者》有着很相似的问题,但至少让人更正视从中试图涉及的话题。
3.5 看看人欧影女导,sigh
怎么会有dialogue如此不精彩的A类电影节主竞赛,铺垫太多而虚就很冗长。at Siff Pacific Place
现代都市(职场)人的焦虑与精神病「妄想」,被工作、感情、亲人的压力折磨,焦虑与敏感。
德/奥/波兰区爆款类 倒是再次让我对德语区电影院校的教育捏一把汗 未来可千万别被柏林学派填满
太南了
两位姐姐的身材真的好到哭出来,剧情...剧情有很多没解释清楚的地方,接连看了两部幻听幻视的作品,让我一度以为这是本年度流行point
很好的都市心理題材,卻被淺嘗輒止、面面俱到的技法徹底毀了。
#queer as european folk
前半段装神弄鬼,后半段走上正轨。当观众以为是那种精神分裂的女主角幻想出姐姐的情节,结果在后半段反转过来。这应算是女性职场题材的一种变奏。女性在职场上一步步往上走,自然要有所舍弃(亲情、爱情、健康),究竟换来的是否幸福,影片最后给出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
那用超现实主义手法营造一种神秘诡异的氛围、在精英环境下的高效率忙碌 ,伴随患有精神病的姐姐,以及之后的自杀创伤,以及自己同性伴侣的关系都让这个坚强独立的女性感到崩溃、想要放弃,这种情绪爆发在影片不断的流离着。但是影片不足的地方十分精简的用一些没有意义的镜头,可以拍的更好。 “”低头看着自己的身体,却看不到自己” “”四肢可以活动,却不能正常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