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格尼斯的海滩DVD中字][欧美08高分传记]迅雷下载
更新时间:2010-03-30 类别: 纪录片 传记 评论 下载
八十岁的阿涅斯·瓦尔达,在生日之际以《爱格尼斯的海滩》这部充满温情的幽默佳片为自己庆寿,实在是电影史上的一段佳话。影片利用重构的手法,她与丈夫德米电影中的一些片断来重现这位导演一生中的的重大事件。影片探讨的是人性,而非电影。观众可以看到,丈夫德米去世之前,阿涅斯一直……
- 爱格尼斯的海滩
-
爱格尼斯的海滩
八十岁的阿涅斯·瓦尔达,在生日之际以《爱格尼斯的海滩》这部充满温情的幽默佳片为自己庆寿,实在是电影史上的一段佳话。影片利用重构的手法,她与丈夫德米电影中的一些片断来重现这位导演一生中的的重大事件。影片探讨的是人性,而非电影。观众可以看到,丈夫德米去世之前,阿涅斯一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一句话评论
不管什么时候,亲爱的瓦尔达都是那个可爱的、机灵的、甚至还有几分俏皮的小老太太。她总是这么乐观和好奇,她的自传式纪录片和她早期的作品一样,让人忍俊不禁。 ——《芝加哥太阳报》
在影片里,瓦尔达没有展示自己是如何拍电影的,她展示的是自己如何生活的,如何看待周遭的世界,如何去理解人类。 ——《洛杉矶时代》
在看似随意的镜头中,瓦尔达用一部自己拍摄的纪录片对自己的一生进行了“开玩笑”式的俏皮的总结。这个老太太越来越像个孩子。——《旧金山纪年报》
幕后制作
阿涅斯·瓦尔达出生于布鲁塞尔,二战中随父母迁居法国,在那里拍出了自己的处女作电影,后经人推荐认识了小成本电影《筋疲力尽》的制作人。当时瓦尔达在摄影方面已经小有成就。和许多本来就是电影评论家的新浪潮导演不同,瓦尔达自称25岁之前也就看过不到10部电影。实际上,她的确不太关心电影语言、电影历史这些专业电影人喜闻乐见的东西,而更加关注镜头里的人群。
瓦尔达后来离开巴黎,到了洛杉矶,和很多天王影帝影后合作过,包括简·伯金,桑德里纳·伯奈尔。她尝试了几部把事实和虚构情节糅杂在一起的电影之后,从1990年开始就几乎只制作纪录片。影片处处可见当年瓦尔达履及之地,提醒观众这不是一部简单的电影,而是瓦尔达的夫子自道。
这部电影给人的总体感觉,就像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在缓缓自述自己一生经历。充满机智乐天的叙述却透露出叙述者的淡淡乡愁。
“我想变成一只鸟”
就好像是另外一种生命一样,电影在瓦尔达的生活中一直扮演者不可替代的角色。在瓦尔达步入耄耋之年,她拿出了这部回顾自己一生从影经历的纪录片。一般意义上,很少有导演会将自己放在纪录片里加以表现,可是瓦尔达却在影片里这么做了。这并不是她本人第一次出现在自己的电影里,在10年前的那部轰动欧洲的纪录片《拾荒者》里,瓦尔达就开始了这样的尝试。她时常从机器后走到机器前,即使是在镜头后,她也有意在表现自己。
瓦尔达说:“我认为影片要有自己的特色,要能表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且还要能长时间地上映。所以我选择将我自己摆到台前。我想要像个旁人一样来探究我的记忆,看看我到底做了什么事情,那些事情是正确的,那些事情是错误的。我有时候想变成一只鸟儿,飞到天上,这样就能更清楚地看到我的记忆了。这样的记忆对于我而言还是鲜活的,它们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渐渐褪色。我将我以前的那些影片重新剪辑到这部纪录片里的时候,我总会感觉到在银幕上有一个年轻的男人——大概22岁,他评价这部电影:给你欲望,让你快点变老,让你急不可耐地到到很多年之后重看这些影片。我不认为我现在很老,我依旧觉得自己还是个新人,还是个先驱。”
镜头里的乡愁
瓦尔达被人称作“新浪潮之母”,其原因很简单:在新浪潮运动开始之前,她拍摄了一部令人耳目一新,也让众多影评人抓不着头脑的影片——《短岬村》。这部电影被乔治·萨杜尔称为“法国新浪潮的第一部影片”,从此“新浪潮之母”的美誉就停留在了瓦尔达脑袋上。虽然瓦尔达预告了新浪潮的到来,可是她和新浪潮没有多大联系。1990年,她的丈夫雅克·德米(法国著名导演)去世,在这之后,瓦尔达便专注于纪录片的拍摄。
在这部纪录片里,瓦尔达放弃了事件线索和时间轴,转而用一种“游记”的角度遍寻瓦尔达当年拍摄电影的“外景地”。瓦尔达用手中的DV记录了那些外景地现在的模样和现在在那里生活的人群。加之当年剧情片的穿插剪辑,全片的确散发出了一种“生活在影片”里的美感。
瓦尔达本人说:“这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纪录片,在某种程度上,这是我一生的总结。可能我以后再也不会拍故事片了,所以在这部电影里,有我的爱情、有我的回忆,有我的青春,更有我的乡愁。”
花絮
·本片获得了凯撒奖最佳纪录片奖。
·本片拍摄于2008年,那一年,瓦尔达正好80岁。很多影评人都认为本片是瓦尔达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
·影片全片用DV拍成。瓦尔达认为这种“新机器”能记录下生活中最细微的末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