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英国纪录片9.4《人生七年3》1080p高清


更新时间:2024-05-06 类别: 纪录片 传记 评论 下载
显示摘要
本部纪录片是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从1964年开始拍摄的纪录片系列的第三部。迈克尔·艾普特在1964年为英国BBC电视台拍摄了记录片《7 Up》,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是上层社会的小孩。此后每隔七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正值青春年华的孩子们,已经长到21岁。当年导演的初衷是批判英国社会阶层的不可改变性,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在时隔数十年之后,这一点初得印证。可生命的无偿又岂会就此止步。
  本部系列纪录片,跨越半个世纪,史无前例地记录了真人版的“人生七年”。……
人生七年3的海报 人生七年3

人生七年3

评分:9.4 / 地区:英国/ 片长:100分钟 导演:迈克尔·艾普特 / 热度:3715℃
类型:纪录片/传记/ 语言:英语 编剧:
主演:Bruce Balden/Jacqueline Bassett/Symon Basterfield/Andrew Brackfield/John Brisby
状态:1080p高清更新:2024-04-29
影片别名:人生七载之当我二十一 / 21岁起 / 人生七年第三季
本部纪录片是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从1964年开始拍摄的纪录片系列的第三部。迈克尔·艾普特在1964年为英国BBC电视台拍摄了记录片《7 Up》,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是上层社会的小孩。此后每隔七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正值青春年华的孩子们,已经长到21岁。当年导演的初衷是批判英国社会阶层的不可改变性,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在时隔数十年之后,这一点初得印证。可生命的无偿又岂会就此止步。
  本部系列纪录片,跨越半个世纪,史无前例地记录了真人版的“人生七年”。

第三个七年,人生基本定型的一集。还是喜欢有变数的人生,上层社会果然很稳定,容错率太高,一代人跟下一代人的命运基本没有变数。最底层人的生活才最有变数,逆袭是属于这些人的命运。中间层好像就是掉落的份,即使维持,也是无趣得很。

人生七年3剧照

我的弱点是:不去好好找工作,也不去仔细思考它,好像找工作只是我的一个爱好。好多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和一些周围人的影子,立刻去看下一个七年!

人生七年3剧照

有的人在按着既定的人生轨道走,有的人遇挫后已经开始谋求新的出路,有人求学有人工作,有人成家有人独立,21岁的感觉是每个人的人生节奏相差很大

人生七年3剧照

人生的际遇在二十一岁出现了巨大的转折。家庭阶级幼年接受的教育等所有原生家庭带来的不可选择的出身,在这一阶段显示出巨大影响。个人意识的觉醒在越早的人生阶段出现越能产生巨大的改变效果。其实没有越早了,就是青春期能不能觉醒与出生之外属于个人的强烈的动机意识会对人生的前半程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当前乃至很多年以后的社会都会沿用人才筛选机制,越早进入高等级人才的阵营越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去取得成绩证实自己值得瓜分更多的资源和利益。可惜个人意识的觉醒是偶然的,父母提升自己的认知以及对子女的爱和支持仍然是目前唯一启发子女,让他们前半生能够实现自己的重要保障。

人生七年3剧照

20+岁果然是困惑的年纪,每个孩子都开始有意识地向内探索自己的想法,大家都在探寻自己的人生哲学,对这个节目把不同阶层放在一起比较的意图也越发反感,确实不管旁观者得出什么结论,这种比较对他们自己的人生都是毫无助益的。看完第三集最大的感想:世上果真没有任何一种人生是值得一过的。底层的孩子拥有的选择太少了,只有跳出社会规则的束缚才能赢取更好的生活,他们从无到有建造自己的世界,他们受限于眼界但大多知足常乐。工薪阶级的孩子一生都在循规蹈矩地顺应规则,努力地把握好每一个人生转折点,此中如果有人因无法适应规则感到迷茫而停滞不前,就会立刻被自己原本所处的环境抛弃,进而陷入更深的迷惘之中。上层阶级的孩子们看起来应有尽有,选择很多、道路光明,但同时也背负着更大的期望和责任,也很容易因为缺乏新鲜感陷入虚无之中……

人生七年3剧照

愈发觉得这个系列就像是种诅咒一样,让受访者无时无刻不在审视自己的人生,无时无刻不在和7岁时的自己做着比较。20岁左右是人生的第一个重大分水岭,他们在对各自的职业发展感到迷茫的同时,也滔滔不绝地讲着理想、讲着主义这样的大词汇,好像说着说着自己就变成了一个能够在社会上立足的人一样,不禁让我想到自己大学刚毕业的时候,也有点这个劲头。作为系列的第3部,还在不断搬出第1部7岁时的「黑历史」,让受访者和观众一起品尝梦想难以实现(有的人却可以轻易实现)的滋味,真是有够残忍。

人生七年3剧照

21岁,阶级的分化和他们人生的雏形也越来越清晰了。看了3集,终于记住他们谁是谁了。尼尔从当初的星星眼男孩到现在略微自闭的样子,真的很可惜。约翰还是一如既往的帅并且犀利睿智。查尔斯怎么突然也变得这么帅了。安德鲁也是教养很好的样子。布鲁斯很善良挺爱思考的。彼得流露出了一些艺术家气质了。调皮的托尼开始开出租车了。黑人西蒙其实还挺有型的。尼古拉斯从上一集的自闭男孩变成了有点迷人的科学男了。苏西有着很多的迷茫富家女的感觉,另两个女孩早早结婚了。苏珊竟是现在最有气质的女孩。啊,一路追下去这14个人的人生,真的好期待。

如果说七岁太小,14岁正青春,那么21岁就有了截然不同的意义,该考名校的看名校,该打工的打工。我的21岁是是什么样呢,是否和我现在没什么差别呢…还是比较喜欢Tony的,没身高但没长残,读书确实不是人人都行的,但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而且永远乐观积极,有热情,每个人生来受到很多限制,你无法选择,但生活态度确实你的选择。

对tony的乐观自洽的态度印象很深刻。普遍拥有更多资源和更高社会地位的几位过得更春风得意些,但tony作为一个outlier有向我们展现,即使客观条件有限,也可以活得很丰富而充实:比如追逐过自己的梦想,虽然失败了,但离梦想最近的那一刻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一刻;在业余生活中扩展自己演员的副业;开出租车之余有开个pub的规划。

21岁的时候感觉被采访者上了想上的大学,讲话没有小时候那么肆无忌惮,人生的想法已经逐渐定型了,想来快要35岁的自己还经常处在和本片中低层青年类似的迷茫期,非常惭愧。 researcher小哥倒是想得非常清楚,trinity的lawyer小哥也非常胸有成竹,感觉女性角色纷纷被社会的一些stereotype所定义,四处玩的富家女感觉主体性也并不强,相比seizing the day感觉更多地是在顺从/对抗的抗争中用力。

这个阶段很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工薪阶层三姐们对于贫富差距或者说面对外部凝视开始表现得明显defensive ,对于主流社会施加给女性的婚育压力想抵御却又无力地被裹挟同时无可避免地内化。三少爷的走向因个人性格、家庭特质的不同明显分流,同样突出的是尼尔的下滑,苏西的迷茫。无论哪个阶层,都得面对自己的人生做出努力并且保持警惕,有些人始终头脑清晰目标明确,有些人陷入迷航。

这一集的感受是,一个有魅力/有记忆点的角色,要么有头脑,要么有心态。约翰有野心有头脑有见地,不断输出自己的观点,即使在精英三人组里也最有声势。尼可拉斯就读于牛津,专注于物理,相比小时候的羞涩内向,举手投足都舒展了很多,大概是有梦想的人闪闪发光。而托尼活力四射热爱生活,从不内耗,乐观得像一个美国人。其他几个孩子各有各的丧气外溢,因为家庭变故或者梦想断裂,人生出现了偏移,在镜头前也留下痛苦和迷惘,能做一个快乐的普通人已经非常难得可贵,还可以期待什么奇迹发生呢?

发表评论
立即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