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波兰剧情7.3《家政初学者》1080p高清
更新时间:2024-05-18 类别: 剧情 喜剧 评论 下载
第80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奖 最佳影片(提名)戈兰·斯托列夫斯基 第80届威尼斯电影节酷儿狮奖戈兰·斯托列夫斯基 第36届欧洲电影奖欧洲大学电影奖(提名)戈兰·斯托列夫斯基……
- 家政初学者
-
评分:7.3 / 地区:波兰 / 克罗地亚 / 塞尔维亚 / 科索沃 / 瑞典 / 美国 / 澳大利亚/ 片长:107分钟 导演:戈兰·斯托列夫斯基 / 热度:1353℃
家政初学者
类型:剧情/喜剧/ 语言:马其顿语 / 罗马尼语 / 阿尔巴尼亚语 / 法语 编剧:戈兰·斯托列夫斯基
主演:安娜玛丽亚·玛琳卡/艾丽娜·塞尔班/Samson Selim/Vladimir Tintor/Mia Mustafi/Dzada Selim/萨拉·克利莫斯卡/Rozafa Celaj/Ajse Useini/Filip Trajkovic/Mamura Mustafa/Aleksandra Pesevska/Fisnik Zeqiri/Ziba Radoncic/埃雷娜·里斯蒂克/Ilire Vinca/Serbija Shabanova
状态:1080p高清更新:2024-05-11
影片别名:我的彩虹拼凑家庭(澳/台) / Housekeeping for Beginners / Domaćinstvo za početnike
第80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奖 最佳影片(提名)戈兰·斯托列夫斯基 第80届威尼斯电影节酷儿狮奖戈兰·斯托列夫斯基 第36届欧洲电影奖欧洲大学电影奖(提名)戈兰·斯托列夫斯基
我看了好一会儿才理清里面的人物关系。女同迪塔的女伴萨乌达重病要死了,她为了收养女伴的俩小孩,不得已要和一个男同托尼组织成新家庭。(当地的法律不允许同性伴侣收养小孩)而男同托尼又有自己的男伴阿里,这复杂成分的“一家人”光是外人看起来就够别扭了,配上吉普赛人流浪民族的身份,buff叠满了。“家政初学者”这种不明就里的译名更是让人头晕,还是港台的“我的彩虹拼凑家庭”来得浅俗易懂。
【7】Another《小偷家族》不假。但片名是最扯的“Housekeeping”无论怎么翻都翻译不出来家政,如果把它当成“家务初学者”,本片则是一个告别与学习的故事。但很明显只有港台翻译的《我的彩虹拼凑家庭》是对这个片名以及主题的全部解答。收集如此之多可爱的沦落人聚此,彩虹是电影里男同,女同的身份,也是他们处于社会的反抗精神,都是如此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是拼凑出来的。因此才是“家”。导演一部比一部稳,4:3画幅和手持,当电影要陷入俗套的时候就戛然而止。无愧于酷儿狮奖。
“但是姑娘,她不会给你阿姆斯特丹”——开场后发现导演的野心远不止拍一部展现性少数群体的“家庭喜剧”,比这更惊讶的是他竟然真的将复杂性少数群体与自我和国家-法律,白人-吉普赛种族问题,北马其顿人对欧盟又爱又恨的关系和由这些生发出的城市种族隔离和跨国人口贩卖都圆满地融汇进了这部一百分钟的电影里。主角号称是个“家政初学者”,但其实在故事开始前很久就一边要在小小的、充满熟人的“正常”社会维持体面形象和工作,一边早就在暗中经营这个对各种queer人提供庇护的小共同体,一边还要当这个群体里仅有的擅言辞、在“正常”社会游刃有余的大家长,抽空读诗歌听交响乐——她早已是个中老手啦,再当叛逆少女和聪明小女孩的妈妈又能如何?祝她成功!
(3.5)酷儿重组家庭,为了伴侣的孩子,需要顺应为异性恋设计和默认的社会习俗与规范,作出荒谬的妥协,主题十分有意思。两对拉拉与男同还有两个女孩之间的羁绊与联结我感受到了,但是另外三位酷儿/性转好像只成了这个家庭里的装饰陪衬?
“kidnapped by a gay cult”笑死 被骗了根本没有女同设定是女同但还啥都没干呢其中一个都死了:)还被迫看了男同 我的妈呀 太抽象 故事好好 警察来的那一段拍的好好 女主好伟大一个人养一屋子人
在移民,种族,酷儿,性别视角的重合区却能拍出一部反西方中心事件,且自然流畅毫不做作的佳作,导演的水平的确不错,手持镜头也用得很好,期待接到更大制作。唯一生气的就是顺直女让人崩溃,且几次顺直女的「叛逆」过于类似。
优等生作品。没有拍爱但是讲的都是爱里边的故事。最近看到说德国有可能会通过多元成家的法案,这部影片反映的也许就是未来家庭的一种常态。欧洲电影社会性感人,酷儿狮实至名归。
{★★★} 多元成家的趣味尝试,透过(多种)性少数视角观察的生活琐碎、柴米油盐。在道德边界疯狂试探的勇气值得鼓励,但除了散落F-word及种族歧视语的口头暴论之外、对游离于主流聚光灯外的一地鸡毛似乎并没有不满足流于表面的深入挖掘。这不是是枝裕和涉足过的领域,它核心的混沌足以吞噬任何简明的人物线条。但从极致的混沌之中放射出的母性形象的微光,也许是枝并不陌生。
是有些混乱drama但生活在割裂的前南斯拉夫的minority是混乱的。人物元素太多,混乱但引发很多讨论。丧母的少女,失去南联盟的马其顿/前南的人们,都有一个欧盟梦。
很有意思,对马其顿没有什么了解,这部直接在这样一个地方展现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故事,不仅queer群体的自我和群体关系非常有趣,又通过国家-种族-政治展现出国族认同甚至更广义的欧洲认同的话题。故事本身放在西欧可能平淡无奇,但放在马其顿就因为representation而变得好看。
在这个题材“同性/家庭”里,我觉得是最好看的。Dita真是有颗big heart, Ali小天使。一开始就是混乱的忙碌的九人大家庭,然后发现屋子主人跟俩女孩妈妈才是恋人,临时借宿的Ali跟后来的伪爸爸才是一对。那个妈妈过于激烈了些,剧情在她离开后,从办出生证明,办收养,去结婚一系列,才开始变得有意思了。大女儿系列的问题,手机壳一样的梗,这一家五口(还有三个女孩感觉存在感不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每个人都在克服它们,然后继续生活在一起。就像最后Dita跟V说的,“我不是你妈我也不会是任何人的妈”,重要的是你们都还在坚持啊,这种故事虽然难免过于戏剧化了但是温情好戳我。4/5,为了小天使Ali加一颗星!CIN.IV.
【北马其顿】Goran Stolevski第三部长片。从恐怖、同志故事再到一个家庭戏剧,互不搭界,但仍然足见他在处理各种材料时的游刃有余。一个房子里充斥着各种混乱、牵绊、旧仇新账的非典型亲缘关系,它很像《无耻之徒》又到这里开了新的版本,也好像一口时刻爆炸的压力锅,纪录下众人在这里的伤害、往事以及真切情感。没人是与生俱来的家务事专家,仍要学习仍要试着接受、妥协与包容。超出角色故事之外更多的时政描绘不算特别懂,但现有的讲述和表演已经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