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意大利剧情7.5《浪荡少年时》1080p高清


更新时间:2024-06-09 类别: 剧情 评论 下载
显示摘要
这是一部新现实主义题材的意大利电影。
  本片讲述了弗朗西斯科、塞尔吉奥和安东尼奥三个年轻人平安无事的生活,他们生活在一个贫穷的小村庄里。因为这三个人都失业了,他们在街上闲逛,追逐女孩。有一天,安东尼奥的姑妈让他和她以及他在罗马的表兄弟住在一起。他接受了她的邀请,进入了罗马的一所大学,留下了他的两个朋友,他们羡慕他新的高档生活方式。但最终安东尼奥回到了村庄,最初只是一天。尽管他夸耀自己的生活,但他从来没有回到罗马,而是选择了他的朋友和他成长的地方,尽管有很多缺点。……
浪荡少年时的海报 浪荡少年时

浪荡少年时

评分:7.5 / 地区:意大利/ 片长:85 分钟 导演:里娜·韦特缪勒 / 热度:4775℃
类型:剧情/ 语言:意大利语 编剧:里娜·韦特缪勒
主演:Antonio Petruzzi/斯特凡诺·萨塔·弗洛雷斯/Sergio Ferranino/Luigi Barbieri/弗洛拉·卡拉贝拉/Mimma Quirico/Enzo Di Vecchia/Rosetta Palumbo/Rosanna Santoro/Manlio Blois/Marisa Omodei
状态:1080p高清更新:2024-06-02
影片别名:翼蜥 / 蛇怪 / 去死吧 / The Basilisks / The Lizards
这是一部新现实主义题材的意大利电影。
  本片讲述了弗朗西斯科、塞尔吉奥和安东尼奥三个年轻人平安无事的生活,他们生活在一个贫穷的小村庄里。因为这三个人都失业了,他们在街上闲逛,追逐女孩。有一天,安东尼奥的姑妈让他和她以及他在罗马的表兄弟住在一起。他接受了她的邀请,进入了罗马的一所大学,留下了他的两个朋友,他们羡慕他新的高档生活方式。但最终安东尼奥回到了村庄,最初只是一天。尽管他夸耀自己的生活,但他从来没有回到罗马,而是选择了他的朋友和他成长的地方,尽管有很多缺点。

230825莫里康内影展。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无可否认导演要让你看到的闷,是真的很闷。。。。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似乎都有这样慵懒的午后,每个人脸上带着倦意,整个小镇是一潭死水,又死盯着不错过每一个gossip的机会。这部配乐中的作曲部分并不多,更多是既定歌/乐曲,出彩的是跟踪时的横置镜头和三个少年晃荡时配的探戈。

浪荡少年时剧照

2023.08.12 - 深圳BC莫里康内影展:此次影展中非常惊喜的一部,可以看作是《浪荡儿》平行姊妹篇,但没有费里尼式那么多的banquet,来自同乡人对于任何能谈论八卦时的凝视让整个小镇都充斥着灵魂腐烂后虚无的味道,搭配上莫里康内那幽妙的配乐,更像是一部更具有诗意的、典型的新现实主义的小品了(尤其开头和结尾) 。所以到一天能洗两次澡后的罗马就是《甜蜜的生活》了吗?(笑

浪荡少年时剧照

和父亲同龄的电影,仿佛空降到平行时空的中国。一样的少年,一样的彷徨,一样的抉择,各种类似的问题:暮色中的法西斯,萌芽的合作社,偷偷约会的青年男女,还有罗马…配乐猫猫碎碎,相当可爱,当然还有可爱的意大利男人,夸赞每一个年龄段的女人。

浪荡少年时剧照

20230712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莫里康内配乐影展。配乐并不突出,故事也很松散,一群无所事事的小镇青年在静谧的意大利小镇无聊的碎嘴生活…虽然对白偶尔涉及农民穷人法西斯资产阶级城市化…片头介绍小镇的人们在午饭后有午睡的习惯,全程入眠时,我右侧响起呼噜声…公鸡打鸣都没醒…我也是笑精神了…

浪荡少年时剧照

#ENNIO百老汇纪念影展#修复版,探讨似曾相识的主题——一生庸碌无为还是向上努力攀爬,随便找个人搭伙生活还是执着于虚幻的爱情,去向大都市还是继续留守废弃的故乡……每个人都想摆脱传统束缚却总是举步维艰,生活一直平淡如水,浪子们始终离不开乡土,乡下老鼠与城里老鼠注定没有共同语言,影片中提到太多现实的话题即使放现在仍不过时。开篇收尾都很惊艳,女导演里娜·韦特缪勒动用一切才华勇敢叫板费里尼的《浪荡儿》,呈现出的小镇图景令人百感交集(旁白稍显匠气,杂糅强烈的个人政治倾向),莫里康内恬淡的配乐深情款款,此情此景怀旧黑白,一如阳光午后小憩的意大利风情画。

浪荡少年时剧照

1、典型处女作。故事线零散,镜头调度和运镜,高度作者性。2、沿袭费里尼《浪荡儿》内核,被囚困在小镇的青年,无所事事,四处游荡,在传统和新风之间,摇摆的青年,虚度着生命。3、本片中的青年,是颓丧的一代,他们身上并没有想要改变现状的勇气和朝气,男主离开之后,又回来,颇有种“躺平”的感觉。4、小镇的困境,很写实,在男性主导的社会氛围里,青年如同妇女们一样,是被压制的对象。当你有了想走出去的想法,周遭的中年男性们,会率先来将你的心理防线击垮。赚钱养家的父亲,阶级观念极深的下农,在小镇中对立感极强。5、正如影片的旁白,镜头也以一种窥视的视角,切入了这个小镇,而后通过旋转的镜头,来俯视着这里发生的一切,没有希望,但他们或许也不曾想改变。6、上影节看到一部西班牙冷门佳作,《少年不知何处去》,吊打本片。

浪荡少年时剧照

在看安东尼奥去罗马之前的内容时我都云里雾里,没太清楚影片表达的是什么。庸俗无聊男人们,传统保守的女人们,影片好像没有一个所谓的核心、主线,但我后来明白其实并不需要一个完整的叙事,它展示的就是小镇的日常。死气沉沉的小镇在安东尼奥从罗马回来后又活跃起来,他穿着时尚的过膝袜,套着略显违和的西装,谈论着在罗马的见闻。句句不离罗马,却再也没有回去罗马,那些新鲜事将会成为他余下生命中的谈资。

女人在家里,男人才可以出门浪荡,讲故事的是女声。开篇的全镇午睡场景真妙,三人浪荡走路的场景也是,配上莫里康内的音乐更妙。可以搭配《浪荡儿》看。

无业的年轻人终日在街头无所事事地游荡,垂涎女人,议论八卦,空谈理想,与父母赌气斗嘴。他们不屑一切,嘲讽一切,炫耀一切,但其实心眼不坏,只是需要用虚张声势装点如追女孩的手法般笨拙的尊严。随着他们的视角,一个闭塞而冷清的小镇图景逐渐被拼凑完整。这里机会稀缺,毫无隐私,却仍然自发形成分层结构,贵贱、贫富、性别之间撕扯出隐形裂痕。小结构又镶嵌在更庞大的系统中,小镇与罗马在其中的差距如隔天堑。一位少年远赴罗马却最终返回小镇,罗马的经历并没有在他身上留下任何印记,只是化为在小镇中才能生效的谈资。有种人的精神注定无法摆脱出身,有些远方与未来只会被反复念及却永远无法被付诸实践。片头的小镇陷入夏日午后的沉睡,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建筑都弥漫着静谧、安恬和慵懒。昏昏欲睡的生活也是一种生活。

4k修复版,修复得质量很高,加上莫里康内的配乐,大银幕看实在是享受。对这种风情画类型的电影一向没啥抵抗力,镜头松散轻佻但是话题沉重,浪荡儿终归只是在舒适区里浪荡,即使他曾远赴罗马,也终归回来安于做一个浪荡儿。有几个段落让人印象深刻。

太典型的60年代新人作品了,质感甚佳,但看的时候真的很容易走神(几乎像是它模板的《浪荡儿》就完全没有这个问题)。翻转了浪荡儿的结局但也许只是60年代南方和战后北方之间的区别。导演对人脸独特的审美令人舒适。

导演曾经是费里尼的副手,也明显是费里尼的粉丝,处女作诞生于费里尼浪荡儿的十年后,讲了相似的故事,不过似乎反而比浪荡儿更写实,也讨论了更多战后的话题,土改合作社运动等等,但明显少了很多个人愁绪,缺少了颓靡之后大梦方醒的诗意,一直念叨着的去罗马也慢慢变成了实际的有形的东西,这样并不是不好,但浪荡儿里的离开小镇去大城市似乎更像是一个象征一个无形的若隐若现的想要伸手触碰但又很遥远的缥缈的东西,从这一点上看,这部电影比费里尼更接近新现实主义,而五六十年后的索伦蒂诺才更贴近费里尼,我是更喜欢浪荡儿的,去罗马去米兰或者是北京上海应该是要寻找一些东西而不仅仅是得到一些东西

发表评论
立即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