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马泰边界,吉打象屿山下的村落里,村民阿昌是民间神明拿督公的虔诚信仰者,妻子阿燕却不以为然。某日阿昌驱赶神龛前的蛇,不慎打破暹罗裔邻家屋墙。两周后,阿昌突在田埂晕阙,口吐血丝锈钉,村人知悉各圆其说,阿燕全然不信,决意为丈夫遍寻药方。三个月后,阿昌久病不愈,阿燕无计可施,到洞穴祭拜象屿山神。此时,穴内出现一名女子,向她娓娓道出狼牙修时代的传说。霎时之间,阿燕仿如置身边界的融汇与对立,深陷惶恐与未知。本片以精湛的视听语言和炉火纯青的场面调度勾勒出东方神秘主义的新面貌。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摘錄很棒的The News Lens採訪:「我不喜歡看以降頭為題材的香港電影,什麽南洋十大邪術呀什麽的,往往只會留下刻板印象。我們所看到的降頭不是這樣子的。我們小時候看到的……..譬如有人無緣無故吐了鐵釘出來。」 「我長大後,比較難用科學或理性的方式來解釋給你聽。但是我站在一個曾經在那樣的環境長大的經歷來說,我覺得在電影特別能夠用寫實的手法來表現降頭。所以我拍《南巫》的時候,製作人等說用CG(電腦特效圖像)來表現,我說,不是哦,在我小時候,這些東西,它說出現就出現的哦,它就那樣飄出來,就好像正常人一樣白天也可以出現,就站在妳門口。坐在你家裡。」 張吉安始終認為,如果要表現這些民間信仰,就要站在他們的立場,表現真實的生活況味。
重看後更喜歡,故事簡單卻藏很深。先生被降頭,妻子從不信邪尋求西方醫學,到半信半疑找華人信仰拿督公(也是先生信奉的),以為是山神婆婆心眼狹小,最後反倒是馬來信仰破解降頭;吉打原屬暹羅,在馬來西亞北邊,與泰國交界,妻子來自馬來南邊華裔,山神婆婆則是泉州公主,嫁過來(被巫師變山)再也回不去海的另一邊;而時值1987,馬來西亞才要慶祝國慶三十年,遙遠的首都正發生華文學校的抗議與逮捕,中心與邊緣都在問認同與歸屬。遠景鏡頭裡事情微小的進行,像找不到衣服一樣,太日常細微就看不見意義,但情節往後發展,卻能不斷為前面的事增添含義,不是蔡(現在都在拍就是要你看著角色的電影)更近侯,也才知道拍山與稻都有故事。皮影戲、人形演繹神祇都讓我想起東南亞民俗舞蹈與泛靈關係。片子蠻好看的,值得期待。南巫的南應是相對中國。
【海南岛电影节展映】本届电影节最期待作品,果然没失望。惊艳的处女作,以现实主义手法讲述华人一家“因邻居纠葛被偷衣下降头”的魔幻故事。西医无解,中医难治,拿督公不灵,象屿山神无关。此种奇诡之事只能在华人文化影响深远、潮湿而炎热的东南亚发生。在马来最北边的吉打是马来泰国交界,马人华人混居,吉打福建话、潮州话、国语、马来语混说,人与巫术的神秘关系也同样难以分割。政治、种族、文化、信仰交织在一起。那边是戏班皮影,这边是暹罗佛经;那边是马来国庆歌舞升平,这边是华人学校压制方言,华人小孩改马来名;那边泰国电视节目随意收听,这边泉州公主珂娘苦等数百年无法回乡只能显灵。此片是深耕民俗文化的张吉安自己家庭的亲历和他的故乡侧记。//20210319林象展映。能在中国大银幕看真·巫医降头、马华方言、在地民俗真好
难得一见的南国政治惊悚片,巫而不邪,妖而不媚,天佑大马。无论从空间-时间维度,还是宏观-个人叙事,都可谓集大成者之作。如若想要真正体会影片的妙处,需要对马来西亚及东南亚的历史文化地缘政治有所认识。观影过程中,会想到若干自诩“513难民”又亲身经历过“茅草行动”的友人。值得一提的是,张吉安导演其人其事比电影更精彩。 # 海南岛国际电影节 · 首映
比较稳的处女作,它不同于欧美的邪典,也异于日韩的惊悚,更不是香港那种粗糙的直给。它以现实题材切入,加上民间怪诞志的调调,或许那种东南亚本身就对文化的日常信仰。(片尾曲《出山关》好听)(想看毕赣拍贵州一代的巫蛊传说)
有個非常神絕的鏡頭shock到我:床的邊界線形成錯位的構圖意象化的連接起了阿昌的背和女主跪在地上擦排泄物的腿,男身女腿的整個“人”的個體形態。電影非常厲害,影像力量撲面而來,豎起雞皮疙瘩。神秘色彩,宗教元素,女性意識的堅韌,華人身分邊境的游離,當地濃厚的文化背景,當代藝術的舞蹈等等融為一體。這樣的電影只有東南亞導演才能拍出來。@林象
去年的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处女作还是有想要讲太多却都表现得不太到位的感觉,而且儿时记忆加田野调查也使故事拼凑感很强。女主很耐看有气质,一查果然选美出身,不像属于那里的人也达到了从不信到相信并目睹古老的巫术和传说的效果。与蔡明亮合作过的女配那段、小鬼出现的几次还都挺瘆人,国歌、改名、讲华语、皮影戏、向往泰国、种族信仰、身份认同等细节都很有意思,马来西亚80年代末的乡下生活也看着比我小时候好得多呀。很喜欢最后在船上突然诉说华人远渡南洋后不能越过的边界,以及送给父母致敬电影前辈的字幕。非常值得一看,毕竟我们这里拍不了这样的题材。林象朗园导演张吉安映后视频连线。
稻田现代舞拔苗助长,树上白叔叔拉绳偷衣,为看学校通知单烧干了符水,泉州公主洞内相谈,看热闹时偷塞进包里的虾米,清洗失禁床单时没忍住哭泣;父亲突然失心疯(被下降头)的几个月,一个母亲的多宗教奔走求助参拜;87年马来西亚茅草行动白色恐怖下的族群寓言和华侨乡愁;魔幻现实类型中的魔幻比重大了些,但魔幻又是多以导演学术田调的日常形式呈现,就跟结尾的小清新片尾曲一般,不太搭调
导演说里面有一些比较低的镜头,是稻草、蛇、趴在石头上昆虫的视角,有点可爱
看似是一個被鬼纏身的故事,但背後卻蘊含馬來西亞認同的情節。 尤其裡頭各方「神之助」,真是太感人了。 有如南韓的《哭聲》,但絕不如韓國人對認同的悲觀,卻認清事實的承認差異。 還有那裡面的鬼啊,根本是拍藝術片等級的現代舞舞者所扮成的吧!我不斷驚呼:那個他們的舞步和身段太美了啊!這是很美麗的鬼片啊!連驚悚的鬼都如此美麗。
3.5。http://www.funscreen.com.tw/review.asp?RV_id=3339
以一种乡村写实的方式去拍了一个神秘巫术的故事,童年回忆,固定镜头与长镜头,所以在前面三十分钟,会误以为这是一部乡愁与回忆的影片。整部片子很克制,没有过多情节渲染巫术与神秘,更是氛围吧。比较有意思的,还有背后的一些背景,感觉还是有些马来华人的身份认同或文化诉求在里面。比如1987年这个时间设定,刚好是茅草行动,影片中也提到非华人出任华人学校高层这个新闻,以及孩子桌上的爪哇课本。再对比片中那些信什么神,说什么话的对比,会对影片有更多理解。
C / 依托被鬼神凭附的物件构造大量垂直的平面,然后通过停滞、遮罩与滑移让这个面逐渐起伏有致。似乎很少在这一类(假如真的存在这个类别的话)作品中看到如此多缓慢厚重且相互隔断的动作。它们并不意在营造什么惊悚效果,甚至也并无统一的节奏与紧密的关联,而是落实到人物的心理动势。以至于,另外的世界和现实哪怕相交了,那脆弱的界线依然是如此分明。因为那钝重的姿势成为一种与山峦、作物、水波同样有灵性的抵抗。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山洞中那场戏如此动人——她成为匍匐的动物,在彻底无法被平面化的闪着幽深光亮的崎岖之间,完成与守护神的相遇,并弃绝它。
4.5 本年度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處女作,台灣有鍾孟宏拍出了《失魂》(雖然題材並非宗教),而馬來西亞有張吉安拍出了極具神秘主義風格的宗教恐怖片《南巫》,就如聞天祥老師所說:「就像是蔡明亮拍的《馗降:粽邪2》」,在《南巫》影像中的「靜」成了一個無形的張力,無中生有的「動」即戲劇張力升溫至高點之處,而無論是技術層面及影像技法皆為上乘水準。
对神怪鬼魂毫无保留的直接展现是导演刻意要与恐怖惊悚类型划清界限的方式,也是内核表达的关键,神秘氛围更多来自看似静逸实则怪力乱神人鬼共存的生活环境,这又与不同文化信仰交融共存以及身份认同危机达成了一致。有几处稍嫌稚嫩不成熟的段落对于新导演处女作来说在可接受范围内。
支持拿新導演
3.5,民俗视听志
前面的民俗铺陈与氛围营造的确有效,一步步让我放下防备,最后小鬼出现在船上着实吓人一跳,而且影片还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在恐怖的「下降头」事件之外,导演展现的是马来西亚华裔族群生存的艰难,其中的政治与信仰问题,恐怕才是内因。
于郎园。太喜欢太喜欢这部电影了,泉州公主珂娘的声音幽幽飘荡在北马来,人化成山被盯住,成为传说代代咏,珂娘永远回不了乡。妻子从马来最南端嫁到最北,从边界到边界,她的习惯生活信仰随之漂移,这个女人在丈夫倒下后看西医求神拜佛试图捕鬼的无助和渗透全片的不同语言的战争气氛交融,形成一片无依之地的场域。皮影戏、福建南音、华文、白色的鬼、泰国频道,处处是有指涉的符号,但最终抵达的还是乡愁。
看似是诡异的鬼神传说,实则是幽怨的政治隐喻。电影在旁支细节中透露出当时巫华对立的历史背景,马来人被当局派入华文学校当校长,以从教育上实施同化。在主线剧情里,信奉拿督公的华人渔民阿昌被下了降头,新山远嫁而来的阿燕四处寻求帮助,即便奉为山神却只是远渡重洋来到的孤魂也无能为力,只能哀唱不得归汉,降头鬼的阴森惨白断续现身所激起的惊恐,同样也是在巫统强权政下华人少数族裔被压抑而又不得庇护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