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鹅绒圆锯
-
导演: 丹·吉尔罗伊
天鹅绒圆锯
编剧: 丹·吉尔罗伊
主演: 杰克·吉伦哈尔 / 蕾妮·罗素 / 托妮·科莱特 / 约翰·马尔科维奇 / 扎威·阿什顿 / 汤姆·斯图里奇 / 娜塔莉·戴尔 / 戴维德·迪格斯 / 比利·马格努森 / 彼得·加迪尔特 / 凯文·卡罗尔 / 詹姆斯·帕克斯顿 / 卡桑德拉·沃亚齐斯 / 帕特·希利 / 约翰·弗利克 / 马克·斯达格 / 安德莉亚·马尔科维奇 / 克里斯托弗·达尔加 / 马尔科·罗德里格斯 / 克里斯汀·瑞克斯 / 索尔·洛佩斯 / 泰姆·温特斯 / 斯科特·皮特 / 伊恩·阿尔达 / 曾爱媚 / 斯特凡·马克斯 / 罗伯特·阿尔茨 / 野村祐人 / 皮塞·堡 / 大卫·艾伦·格拉夫 / 米格·马卡里奥 / G·拉里·巴特勒 / 埃莉斯·法兰加 / 布兰登·考夫曼 / 尼克·科尼特
类型: 剧情 / 悬疑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9-01-27(圣丹斯电影节) / 2019-02-01(美国)
片长: 109分钟(圣丹斯电影节)
又名: Velvet Buzzsaw / 艺海疑魂(港) / 丝绒电锯(台)
IMDb: tt7043012
剧情简介
故事背景在洛杉矶的现代艺术界,集名气与财富于一身的艺术家和不惜祭出高价的百万收藏家齐聚,艺术和商业之间产生复杂的利益冲突。
故事背景在洛杉矶的现代艺术界,集名气与财富于一身的艺术家和不惜祭出高价的百万收藏家齐聚,艺术和商业之间产生复杂的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又是一个题材很有趣却拍坏了的典型,我明白这会是《夜行者》导演想接着拍的那种题材,洛杉矶名利场里的荒唐恐怖都市传说和人的欲望相映成趣,但总有一种Netflix的电影接到项目亮绿灯之后就没人管的感觉。这个故事完全可以多说一些像夜行者里面那种人对名望接近疯狂的贪婪,但最后竟变成这样无聊的死神来了,看到一半就知道大家都要领便当了那还看个锤子。不过,丹·吉尔罗伊还算是个有趣的导演,希望他之后的故事和剧本可以和适当的制作公司精雕细琢吧
两星半。很「艺术馆奇妙夜」了,低开高走蛇尾,这种拍法应该又是奔着续集去…至于老吉,大概是彻底自暴自弃了,管他是三流剧本还是超英反派通通来者不拒。
注定是一部评价两极的电影,有些爱伦坡的调子,用「艺术的纯粹」来谋杀「艺术品产业链」的相互利用和贪婪。用了前半部分篇幅去铺垫众生相,后半部分将死亡作为艺术展览的想法很独特。这电影本身就像一幅凌乱无序的艺术品,艺术是主观的,要么喜欢,要么厌恶。
立意还是可以的,一众以艺术为生的男女偏偏是最不把艺术当回事的人,表面看似高雅,实则蝇营狗苟、追名逐利,导演似乎对此非常反感,于是采用了极端化的手段让每个人都获得了“艺术”的报应,但形式过激又极端牵强,让人感觉并不高明,神秘艺术家的故事也未得到很好的发掘。唯一值得好评的是吉伦哈尔的突破性演技,gay里gay气的形象塑造得还是不错的,加一星给吉伦哈尔
其实是很好的题材,有种老金的感觉,尤其像一个叫《绞肉机》的短篇。贪欲、丑恶、虚伪,自我吞噬,像一种净化仪式。片中出现的画作的确有与众不同之处,可惜作画者没有深挖。惊悚的剧情设置是做到了,但一想到夜行者,片中的立意立马显得浅薄了起来。最后接客的这个角色真的一言难尽。
艺术应该是大众消费的 artists are cursed and karma is a bitch 剧本其实还可以,素材也都够,深度差点意思。导演可能还在试验。其实更现实主义的讽刺更适合一点。艺术展览市场不像“逃出绝命镇”里面种族主义的梗那么容易产生共情,观众有点难融入。一些镜头如夜景想起了夜行者,其实稍改一改就成一个系列了,遗憾,3/5。btw这部的剪辑师貌似是他兄弟,一家人齐上阵,可惜估计要flop了。
D / 没想到居然看完了还收获了一点guilty pleasure。这种每个人物都挤眉弄眼、粗糙、肤浅、生硬、做作又矫情的塑料状态,要强装深刻真的没必要,多适合拿来拍《小时代》和《摘金奇缘》啊!
应该有熟悉艺术界环境的顾问参与……
请了一堆大牌演美剧,惊悚效果不如两集《美恐》,想不通导演怎么拍过《夜行者》。老公杰克演gay却全程和女人滚床单让人下体干涸,只有秀身材是全片唯一看点。
3.5。从《夜行者》到《天鹅绒圆锯》,从新闻业到现代艺术行业,吉尔罗伊依然是一位同时具有艺术修养和“行业观”的导演。他用视觉上的色彩缤纷,情节上的鲜血淋漓,人物上的夸张猎奇展现了现代艺术行业隐藏在画布背后更加肮脏赤裸的商业动机。知名艺术家的灵感枯竭,代理商的代理权撕咬,销售者闻风而动的丑恶立场,甚至评论家由外而内的文字污染,轮番出场的人物勾画出属于行业的产业链,而这些绳链上的蚂蚱都被艺术品本身给玩弄了。当整个行业由内至外地腐蚀,只有艺术品自己动手了。于是我们看到了许多充满想象力的谋杀场景,画不再是平面图像,而是有意志和行动力的生命体,画家本人用鲜血作画赋予了画作生命力。超现实主义的惊悚情节与光怪陆离的现代艺术行业结合焕发出的是强有力的神秘吸引力,更别提老吉新一轮的个人魅力了。
续集我都想好了:某国际知名电影节,众星云集,各种口味刁钻的影评人到场,某不知名导演作品横空出世,金XX奖势在必得,可殊不知他竟有这样的过往······
影片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重点,不知道该说这是一部披着讽刺外衣的恐怖片,还是披着恐怖外衣的讽刺片?结果两方面都没有拍出彩,对艺术界的讽刺浅尝辄止,对惊悚氛围的营造也只是昙花一现。杀人艺术馆本来是个很好的创意,如果多着墨描写各种现代艺术式死法,应该会是一部很不错的cult片。
不晓得我看了个啥
电影本身的肤浅与当代艺术的肤浅成互文,毁人不倦的艺术评论界和品味糟糕同样毁导演不倦的Netflix也成了互文。有一个很当代艺术的噱头式片名,这可能是它对当代艺术唯一到位的讽刺了。 美剧质感先不吐槽,这“艺术品”未免也太糊弄人了……明明讽刺的是当代艺术圈,诅咒的载体却是几十年前的油画?敢不敢多用点有创意的装置艺术杀人?就算想象力真差到只能用经典艺术来下诅咒的程度,经典艺术也有一万种能比千篇一律的油画更有趣味的玩法:想象一下蒙娜丽莎画框外的脚边放了一把斧头,或者掷铁饼者扔出手上的铁饼……死法设计创意寥寥(化作“没有价值”的涂鸦这个倒还勉强可以接受),除jump scare外黔驴技穷,废话废戏的比例跟我这段短评中的废话比例差不多,纯当类型片看都不合格。既没能做成讽刺的艺术品,又没做成挑衅性的"trash",实在无聊透顶。
55/100 放着一个好好的艺术品市场大撕逼,最后黑马胜出的经典路线不拍,非要去趟死神来了这趟浑水,可惜!
艺术品投机行业视角,应该说在恐怖片甚至其他类型片里都是很新颖独特的题材了,但整部片也就题材有看点,整体表现中规中矩到平淡。哦此外能在恐怖片里看到一众衣着时尚光鲜的主演一个个死去而非粗糙邋遢的扮相,也算是比较新鲜养眼的体验了。讽刺意味很明显但惊吓度不足,刻薄的评论家吉伦哈尔竟然很像伊藤润二?片名天鹅绒圆锯,是女画商转型前作为纯粹艺术家身份参加的乐队名,片中出现多次,包括其身上的纹身也多次特写出镜,最终亦是为纹身所杀,个人理解应该是对艺术家丧失初心被艺术反噬的一种隐喻。但可惜的是没有进一步对迪斯之死以及作品杀人的根源进行与本片主题的完美对应,让这一系列杀戮事件顿时沦为毫无意义的三流诅咒。
太差了…圣丹斯唯一一场观众没人想鼓掌的…导演应该是拍着拍着神游了 或者穿越到20年前拍thriller…每个人的死都没有因果 且和画作联系不紧密 还在用jump scrary 和强烈指向性的音乐在渲染…不知道能吓到谁 ironic当代艺术的几个点还挺搞笑的…好吧 圣丹斯年度失望之最
猫出场的那个jump scare最吓人。确实,不知道是想借现代艺术背景拍恐怖片,还是反过来,因为两个角度效果都不理想。看这个更能感受到NWR拍霓虹恶魔的可爱了。
评价的所谓好与坏,完全取决于你眼中看到的是部低廉的Noir,还是部迷失的Giallo,亦或是部性感的Slasher,也许对丹·吉尔罗伊和本片,都存在“快捷”的误解。
美式通俗恐怖片似乎一直以来默认了平民化的剧作框架和叙事语境,鲜有以上流社会为切入角度的类型片。《天鹅绒圆锯》的优势即在于其涉足的“艺术品行业”仍旧是类型片的新鲜题材,无论电影尝试介入名利场或是艺术品本身的探讨,被奇观化的“上流社会”总能提供观众刺激感和遐想空间,剧本存在极大的可写价值。但吉尔罗伊站在类型片的固化逻辑编写剧本,导致剧情陈旧懒惰毫无惊喜,故事缺乏与观众应有的距离感。执行上也显得不堪入目,场景和创意的呈现粗糙随意,视听氛围完全铺展不开,角色时常暴露浮夸的表演痕迹。本片与导演前作《夜行者》的差距反映了好莱坞绝大多数导演依赖于现成的电影剧本,缺乏个性化的影像创作能力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