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德国剧情《女儿们》DVDRip.德语中字


更新时间:2021-07-01 类别: 剧情 评论 下载
显示摘要
……
女儿们的海报 女儿们

女儿们

导演: 玛利亚·施佩特
编剧: 玛利亚·施佩特
主演: Corinna Kirchhoff / Kathleen Morgeneyer / Hiroki Mano / 法比安·欣里希斯 / Matthias Matschke / 拉斯·米克尔森 / 艾瑞娜·波塔佩科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语言: 德语
上映日期: 2014-02-08(柏林电影节)
又名: Töchter
片长: 92分钟
IMDb: tt2188220
阿格尼丝是一名来自黑森省的教师,她来到柏林确认一名死去的女孩,可能是她离家出走的女儿莉迪亚。结果不是莉迪亚,但艾格尼丝还是留在了城里。她仍在疯狂地寻找失踪的女儿,她遇到了一只名叫伊内斯的流浪狗,它再也没有离开过她的身边。
Ada的B计划 2021-02-23

分类看柏林学派导演,佩措尔德、柯雷乃至夏娜莱克作品往往是单层级的,情境的复杂度基本来自于电影时间线所呈现的元素(剧情、运动)。施佩特和阿德站在了另一高度,也即情境内部自有双层级。《女儿们》有一个完整的现实主义叙事架构,并且除了唯一具体的梦境(累赘)外,不再借用任何表面的超现实元素,只通过现实的行动与交流同步完成另一个叙事体系的建造。相当于转世的公主在废墟公园中讲述过去的辉煌,一体两面,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想象。

Haleyrink1897 2021-05-29

我日 被前两个标签骗了

胤祥 2021-03-01

柏林预习。2014柏林论坛。相当厉害,也很适合做柏林学派入门的片子……对(存在主义式的)非理性、(打破“正确”社会习俗的)社会边缘人的探讨,混合了亲子关系里面的控制与规训,又拍得很像一个寓言(居然想起欧容的[沙之下])。柏林的城市漫游(居然看到了几次去柏林都住过的那家酒店旁边的地铁站!),阴天,雨,夜晚,各种城市动物与流浪者,地铁,当然最神奇的时刻莫过于Agnes在去往法兰克福的火车上睡着的时候,窗外田野里独自行走的那个女孩(从火车车窗内拍到的,可以跟[春天情书]那场著名火车内外见面戏一比)。冷峻而不做作,甚至有些冷酷了(Corinna Kirchhoff演技也好棒)。这片早就应该主竞赛了,查了一下那年入围的德国片还有同样今年入围主竞赛的Dominik Graf的Beloved Sisters……当年选片也太保守了……

瞎搞的小宇 2021-02-23

完成度非常高。甚至有种多部佳作的错觉,但喜爱度上跟摄影机跟演员的距离一样,是差距比较大的。女儿角色跟认知上的融合起来,抛去另一维度或是幽灵体质表现,实则都是利用身体来制造精神,内心上的缺失。手法确实特别老练。没有那几个柏林学派那么让我惊讶,可能套入现实具象里我会更加冷漠,少有会去更深刻进入。结尾甚好,挺震撼的。

与碟私奔 2021-06-28

女鹅离家出走,妈妈四处寻找不见,却路遇一个流浪女生,这似母女非母女的俩人开始了彼此发现对方的探求。

刘浪 2021-02-27

游览柏林,过大的提示音与起雾的挡风玻璃,声音与视线都受阻,整部电影像是多线路轨间中的一次短暂合轨。很反常,相互认知的建立并非来自于对白,两人的对话近乎一种平行独白,反而倚赖主动进攻的窃取。但最终叙事版本又并不重要,仅是一段合轨而已。

罗宾汉 2021-06-21

透过两个角色的彼此对抗、依赖和认同来细致探讨母女冲突的实质,但两人并不是血缘关系上的母女。这种错位/替换的人物关系使角色从彼此身上获得一种短暂的幻像,作为临时互相安慰和依赖的对象。叙事的环形结构似乎指向了当代女性的困境,从《时日》里的反叛女孩,到《麦当娜》里的未婚妈妈,她们都有可能成为《女儿们》里的街头流浪者。

Salem's Lot 2021-06-28

4.5

本位 2021-05-14

+

spurri 2021-02-25

想看后作

小跳 2021-06-29

柏林学派叙事风格 有点意思~一位母亲寻找自己失踪的女儿 其中遇见另一个女孩的互文带来的反思 成熟 有趣 车里的对话还蛮有戏剧张力的

Annihilator 2021-06-16

SIFF2021补片03。柏林学派导演叙述生活的方式太奇妙了,总是能在最平静自然的表层下寄托一些朝向别处(表意、美学)的联想,像是光洁皮肤下涌动的神经抽搐。Martel的前三作给我的感受也接近于此,但更加外显于形式层面。

低级趣味 2021-06-25

被击溃,被唤醒,视线停滞驻留的每一处怎么可以那么迷人?不被声张的失声痛哭,像不可见的列车在背后呼啸而过:阴森、危险、吸引,窗外镜头锐利如子弹穿透而过,短暂的运动局部赋予的万种可能在空间的牵引速度中收束。善于操纵直/幻觉的作者,远胜于达内现实主义的至臻视点,紧密亦松弛,难以辩驳、难以剖解,如此天然的指向究竟是怎么创作的?在多种介质中游走:雨天车窗、人群电台,我究竟触碰到了柏林的哪一面?历史或诗篇?柏林学派自诞生之初就已习得了城市空间的构造,柔化了观点内容僵硬的肢体。这是属于施佩特的「她人之女」和「母亲」,不稳定动荡和自我牺牲的迷恋,归化融入情景日常之中。献给未来的形态,建筑于现代之上的崭新,它直指人类存在(呈现)的意义,使我始终坚信——最好的电影是让你忽略电影的存在,并使你逐渐忘记观看的过程。

Muto 2021-06-28

死去的《女儿们》以「母亲」的身份剖析自己「被杀」的原因。作者已知「元凶」是谁,然而却没有「证据」提出指控,更不能将其逮捕,因为制造恐怖氛围的他们正在为她提供服务。作者得出这样无解的结论或许是因为混淆了性别权力和阶级权力——你不知道她是以女性身份在为自己争取权益,还是以母亲身份在为弱势群体谋求福利。事实上,在眼下的权力结构里,身为受害者的女主也在「难民危机」中扮演「加害者」角色。影片的核心矛盾在于,一方面流窜作案的「陌生人」留下了肉眼可见的污渍,一方面狡猾的「狐狸」又是有权鉴定、修复,甚至销毁罪证的专家。二者何以同构本身是个谜团,我们姑且将其视为导演想要「一石二鸟」的美好愿景。按此逻辑,影片最终一定走向动物本能与文明规训之间的冲突和调节,而这很大程度就是《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学生》得以存在的原因。

装老阿姨的少年 2021-06-29

很吃这一种叙事风格。

Zewer 2021-05-06

3.4/5

Rhine 2017-04-25

不懂

2021-06-06

非《时日》的分离状态,而是往复叠加,不动声色地构建出一个厚实的纵向深度。没有什么是被完成的(《时日》里没有什么被强调开始,一切都如基于图形直接地存在),新的认知、经验不会暴力地冲刷掉旧的,即便表面上互不打扰,也在同一位面上呼吸、蔓生。

近旁 2021-04-17

- 前十分钟非常好。

LOki 2021-06-28

就是这么虚无 找不到 寻不到 所有的人和事都是划过的碎片

女儿们的截图1
女儿们的截图2
女儿们的截图3
女儿们的截图4
发表评论
立即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