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柏林的某个地方。不是任何时候,而是此时此刻。邮递员送来一个包裹,不久之后,一切都变了。一次恐怖袭击彻底摧毁了一个家庭。马克西失去了母亲、兄弟和家园,她试图向前看,但仍然深感不安。兴许行得通。亚历克斯神父和她一样受到了创伤。过去的确定性已经被抹去,而随之而来的悲伤掩盖了一切。另一个年轻人似乎在帮助马克西。卡尔将她从瘫痪中解放出来,并敦促她克服恐惧。他组织了一次欧洲学生会议,这些学生正在寻找解决欧洲大陆灾难性局势的方法。他分配给马克西姆的任务可能是一个宏伟计划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今天在柏林,明天在布拉格,不久在斯特拉斯堡,最终在整个欧洲,马克西和卡尔一起在刀刃上跳舞。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片名取材自7 年前「查理週刊」遭受恐攻後所衍生的「我是查理/我追隨查理」Je suis Charlie運動;但那卻並非該電影Je suis Karl或稱極右歐洲的起點,要回溯至2011年因敘利亞內戰爆發所引發的歐洲難民潮。電影只是對Je suis Charlie的挪用,將視野擺放在2010年後的歐洲新世代,以及反移民極右派的崛起。類似北歐國家極右派的主張訴求,國家文化遭受威脅;事實上以德法為首的歐盟陣營,在過去十年面臨伊斯蘭主義、敘利亞難民問題時,早已是千蒼百孔。電影取巧的透過青年覺醒的力量,將昔日多元文化主義的歐洲,推向極右排外的高牆;不僅僅於電影裡的柏林、巴黎、布拉格,甚至是全性性的顯學。我覺得電影本身在處理「極右排外」的方式不差,將移民、親情、愛情與犧牲綑綁在一起,成為血肉相連的共同體。你可以試著想像歐洲在經歷了新冠疫情之後的模樣。
青年 革命
妈妈咪呀,我又不是选民,为什么要去看一部这么艰难的影片去年美国大选前有《芝加哥七君子审判》,今年德国大选前有《Je suis Karl》(片名一定要按原名念,很明显来自je suis Charlie 和je suis Paris)。从剧本创意上讲后者要比前者精妙,但完成度实在是恨铁不成钢,熬过第一个小时,第二个小时才正式进入状态,结尾可惜又拉垮——前面拍得太拖沓,后面拍得太真实,结尾又太理想化。片子拍成这样,就想问rechtsradikal们看完之后会做何反应?我很担心是“Ta在丛中笑”。但好在这种片从来都不是拍给反派,而是拍给摇摆者看的,片子拍成这样,确实可以让人清醒一把,提高警惕。妈妈咪呀!原来他们知道,不是每个学生领袖都是Tom Hayden啊!7/10
比《明天整个世界》好太多,就是前戏太冗长了。
一眼认出biohacker的女主
无论是左还是右的极端主义,在现代社会依然有丰沃的存在土壤。
可以和去年威尼斯主竞赛的《明天整个世界》形成比照,更多聚焦情绪,以及观察这个世代的意志流动与议题进程;但相关的气力与技法,其实更适合用纪录片作为载体来运行。讨论与呈现之外,角色的故事和成长的空间并不太多;Maxi的演员格外的差。
真的德国这个国家就别闹革命了。。无论左右输出的都挺可怕
欧洲政治团体的虚伪性,为了达到目的,无不用其极,很多青年被利用,成为马前卒
72/100。相对于题材类似的《明天整个世界》更具有时效性和压迫感,在这个四处都在拼命灌输所谓“众生平等”的左倾时代,能将镜头对准这些“右”的欧洲青年并且在剧情设置上更让更多不了解这一层面的观众们拥有了足以惊掉下巴的认识,更让我们知道了这种事件的本质远没有那么简单。可惜本片在具体的呈现上还是有些无聊没劲,熬过漫长无聊的前戏才等来强烈疯批感的结尾,一般看客还是受不了的。
2星+2星选材,欧洲年轻人被洗脑场面和过程跟闹剧一样,值得一看,节奏有点乱,最可惜父亲和女儿的矛盾这条线没有并行,脱节太厉害。5.3/102 【IMDb5.3/442】
纪录式,很共鸣。
6.0 父亲,女主,卡尔就典型的左,摇摆,右的格局,事实证明掌握摇摆才是掌握革命
其实挺有力量的,就是节奏有些拖沓了。感情线不是必须的,法国女人演的成分太重。极左德国和极右法国都是危险的。哪儿来这么多的政治正确。
现代国家的定义早就不是根据民族多数少数了,欧洲啥人都有,阻止不了难民,也真赶不走;个人感觉电影里这群人的动机挺容易理解:“本国人”都没太好过,还要把一群三流国家的大爷当客人,“自己人”不是人吗?问题是你整个欧洲族裔早就混得不行,之前也只是没有现在这么多的亚非拉中东人罢了,难道欧罗巴大防线筑起来之后,国与国之间的距离就没了?法兰西呢?德意志呢?还是说你们真的不介意大范围搞哈布斯堡那一套?其实美国也一样,也不知道是真zzzq到一定程度故意对某些族裔的犯罪行为充耳不闻还是啥,很多人为了避免被所谓的大众进行道德上的谴责故意漠视或者对这类问题装聋作哑,但问题是你在对这些人给予“优待”时也间接“歧视”了剩下的所有人,这又算啥呢?Anyway,又是沉浸Jannis颜值无法自拔的一天
就立场而言,假意的反思和赛博安那其主义无法掩盖激进思潮的本质。然而有很多方面你不能过早地下结论,“煽动性”本身是一场浩劫还是革命前兆尚不确定,为欧洲甚至世界的千禧一代扣上“被蒙蔽和被欺骗”的帽子的观点也是夸夸之谈,因为负崇高(negative sublime)的美学价值相信并没有很多人了解。多给一星是为电影的故事主和时代情境耦合。希望它的条目不要消失。
剧情松散,节奏拉胯。一件事都讲不好就别别把文本搞的那么复杂。就显得特别眼高手低。这革命搞得跟闹着玩似的。
欧洲近十年的懈怠和混乱加剧了其经济地位的衰落,很多社会矛盾也凸显出来,尤其对当下的年轻人极不友好,或许某个低频暴恐事件会成为大事件的开端,此剧视角还是很领先的,德国从来理论哲学的积淀深厚,西欧看德国
剧情无聊又拖沓 可以说毫无亮点
在欧洲大陆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 电影节奏真的是致命弱点